選單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超心理科技之腦波與心靈改革


何謂α波

α波是一種腦波,也就是腦部電流活動的一種形式,另外還有β、θ、δ波等。為什麼要強調α波?其跟心靈有什麼關係?

醫學已經證實,腦部的各種活動,包括思想、情緒、慾望等,都是電流與化學反應呈現出來的,透過腦波儀可測量出波形圖。一般來說,所謂的α波,是一種慢波,有別於快速的β波。目前世界各地的大醫院精神科中,都有運用激發α波的機器,來治療精神疾病,譬如焦慮、緊張、不安等。所以,α波的確與心靈的舒緩有關聯。

不過,精神科所慣用得儀器(稱為生理回饋儀),都是測量側腦,也就是在頭部的兩側貼上測量電極。但根據個人研究所得,真正重要的腦部區域是前額,也就是大家的「額頭」部份!額頭的腦部是思想區,與人格、情緒表現、專注力、理性,創意有著莫大的關聯,也是唯一與心靈改革有關係的區域。

測量額頭的腦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與政府高唱的淨化心靈活動互相輝映:以科學來驗証心靈狀態!一般人的前額腦波屬於β波,一種快波。如果經過放鬆與專注的訓練後,將可轉變為較慢的α波。

簡單的說,放鬆與專注是α波的兩大條件。許多氣功師、修行靜坐家、超能力者都能產生強大的α波,原因就在於它們善於掌握兩大要領:放鬆與專注。

市面上已有各種儀器廣告,號稱能誘發α波,改善身心狀態,增強工作學習能力,但根據本人親自試驗結果,效果難以衡量。還不如由內在產生的α波來得有效。


IQ、EQ、腦內革命

最近,EQ與腦內革命被炒得火熱,但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先從IQ談起。

IQ與基因遺傳有關,很難有所進步,所以與腦內革命沒什麼關聯。許多IQ極高的人在人生道路上並不成功,就是因為智力與生活滿意度無關,且不見得有創意的湧現。而沒有創意的生活,常是失敗的生活。真正的心靈改革應著重在EQ,也就是情緒管理。EQ高的人才會有創意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至於「腦內革命」一書中所強調的腦內嗎啡(β-endorphin)仍有爭議,但其效應—產生幸福感則已獲証實。換句話說,腦內嗎啡的效果沒有疑義,至於產生的時機與方法則眾說紛云。心靈改革與此有關,容後說明。


心靈改革的真相

為方便說明起見,我給大家列出一個表:

心靈改革

內在的喜悅

前額產生α、θ波,腦內嗎啡分泌

與潛意識溝通,認清自己,靈感創意湧現

靜心

情緒分析,EQ↑

身心放鬆

生命意義解析

為什麼要心靈改革?無非是想過的更快樂罷了。但快樂有兩種:向外追求的與內在產生的。向外追求的快樂不如內在產生的快樂持久且強烈,所以心靈改革的目的應是產生內在的喜悅才對。內在喜悅如何產生?必須產生α、θ腦波,並伴隨β-endorphin的分泌才有可能。怎樣才能到達這種境界呢?

內在喜悅是沒有理由與動機的,是一種與大自然溶為一體的感覺,這種體驗必須穿越潛意識層次才有可能。簡單的說,必須徹底了解自己的潛意識與夢,認清全部的自己,才可能擁有持久的內在喜悅。

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將有靈感與創意湧現,自然獲得創意的生活。如何溝通潛意識呢?必須靜心。所謂靜心,是使自己的心思平靜,不再喋喋不休,意謂著不受情緒困擾—良好的情緒管理,EQ值提高。

良好的情緒管理的先決條件是—身心放鬆且冷靜,對自己的情緒有分析的能力。身心放鬆的先決條件,就是對生命意義有正確的觀念,不再盲目隨波逐劉或醉生夢死。什麼是生命的真正意義呢?名?利?權勢?永生?更好的來生?還是追求快樂?

讓我以一則故事的形式,來呈現這心靈改革的首要步驟—生命意義的解析。


吃了智慧果實之後

傳說中,亞當因為偷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實而被逐出了天堂,人類從此與神分離了。但是,如果集合全世界最高的智慧後,人類是否有能力了解神與智慧之樹的真相呢?

一名年輕人苦於思索這個問題。

對了,起身探討世界各大學術宗師不就行了?於是這名年輕人收拾起行囊,啟程出遊,目標是各種領域的大師巨匠與泰山北斗。

第一為拜訪目標是天文物理學的權威。年輕人直接問天文學家:生命意義是什麼?天文學家的答案相當乾脆—生命的意義是走向毀滅!而且還是多重毀滅!

什麼?怎麼可能?年輕人在聽了這些話之後險些昏倒。生命的意義不是追求快樂嗎?

「從宇宙的演化角度來看」,天文學家接著說:「地球、銀河系、整個宇宙都會走向毀滅,無法避免。」

「但是,天文學上有兩大問題尚未解決。」天文學家的這番話引起了年輕人的注意。「一是超光速的效應已被發現,目前無法解釋,因為在時間的架構下,根本不可能發生。另一是整個宇宙有 90% 的質量不見了,只能假設有所謂『黑暗物質』充斥於宇宙各處。」

年輕人聽了之後不太明瞭,但有不好意思再問,因為本身並無物理學根基,無法更深入地交談,只好起身拜謝,去探訪別的專家了。

第二為拜訪目標是演化學的巨擘。年輕人也問同樣的問題。

「生命意義就是想辦法活下去而已!活不下去就會絕種。」演化學家的答案相當簡單。「不管是弱肉強食,還是互利共生,所有生物均朝向活下去的目標奮鬥。」演化學家說完後,年輕人覺得意猶未盡,想知道更多一點。

「人類在演化學上的地位相當奇特,基因與黑猩猩有99%雷同,行為卻完全不一樣。」演化學家接著說:「或許是那些1%的獨特基因過度發揮的結果。目前關於人類智力的基因研究,據估計約有一百多個基因。是不是這一百多個基因的過度使用,造成地球環境的浩劫,就值得探討了。」演化學家臉色嚴肅。

年輕人聽了這些話之後,似乎若有所悟,但又覺得不夠,就拜別了演化學家,繼續走向「求道」之路……。

第三位拜訪目標是超心理學界的導師。年輕人也追問生命意義為何。

「生命意義?別問我這個問題,因為所有靈異現象的研究都無法回答生命意義是什麼。」超心理學家說完,年輕人大感詫異!

「我們只研究出靈異現象中『異』的部份,『靈』的部份根根本無法解釋。」超心理學家端起一杯茶,繼續說:「關於心靈致動、透視、心電感應、觸知力、預知力、等各種現象,我們只假設出可能的原因,但無法深入了解生命意義的真諦。」

「研究超能力,真的無法破解生命真相?」年輕人追問一句話。

「這個問題很簡單,」超心理學家喝下一口茶,又說:「許多超能力者的氣色不佳,身體不好,就是因為他們一昧追求特異功能,忘了修身養性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超心理學家的頭部傾向前,聲調降低:「超能力只是探索內在心靈過程中之副產品而已。生命意義絕不是開發超能力,這點切記。我個人認為,快樂比較重要!」

年輕人聽完這些話之後,深覺心有戚戚焉,但又覺得不夠,遂決定拜訪其他的奇人異士。

第四位拜訪目標是一位靈魂學大師。

「生命意義?」大師的臉色嚴肅,語調有力:「生命意義就是使靈魂進化至更高的層面。」

年輕人聽了之後摸不著頭緒……

「人類的層面粗重且混濁,需要累世的修練,才有可能進化至細微的更高層面。」大師做了這些補充。

年輕人更聽不懂了。於是追問證據何在。「客觀的証據目前沒有找到,因為這些層面的描述全是透過這些高人的『靈視』看見的。」大師的話充滿玄機。

「那麼,」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話:「這與宗教哲學是否相干?」

「沒錯,」大師追加一句:「靈魂與宗教幾乎脫不了關係,因為全與修行體驗相牽連。」

年輕人決定結束這段尋訪名師之旅,好好整理一下思緒。過了一段時日,他終於想開了。

好了,故事講完了,他想開了什麼?

說出來各位會嚇一跳,年輕人做出結論:生命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名利、地位、權勢,來生都比不上這個。

也就是說,當心情愉快滿足的時候,固然要好好活著,心情低劣悲傷的時候也要好好活著!所有大師專家的言論難道不是暗中指向這條路嗎?但他們都是以所謂的「顯意識」思考,忽略了佔人類意識 85%之「潛意識」!

所以,各大師的思路均有盲點,大家只要看看大自然就了解了:所有大自然的動植物都欣欣向榮,只有人類在從事破壞,而動植物們根本不懂得什麼生命意義,人類卻大不相同。----生命若沒有意義,可能會跑去自殺!

人類唯有探索自己的心靈,包括潛意識,才有可能接近大自然,才有可能回復到童稚時的純真。兒童不懂得生命意義,卻不會像成人一般機詐煩惱,甚至自尋短路。生命意義只是顯意識的產品而已,任何答案皆屬編織的幻影。


再談腦波

目前對於大腦的研究才長足的進步,已有部份學者指出人類的顯意識與潛意識的大略位置。以下是個簡圖:

大腦皮質 == 人類意識區(顯意識)
↓ 往下一層
邊緣系統 == 哺乳動物區(潛意識)
↓ 往下一層
腦 幹 == 爬蟲區(本體狀態)

上圖是最新的發現,尤其在胚胎的成長過程,以及動物大腦的演化順序中,都清楚的顯示:

低等動物 == 爬 蟲 區 == 初級胚胎
演化 ↓ ↓生長
高等動物 == 哺乳動物區 == 較大胚胎
演化 ↓ ↓生長
靈 長 類 == 人類意識區 == 成長的胚胎

簡單地說,人類特有的「顯意識」是經過長期演化而來,但絕不表示「高等」!

曾有人研究原始人類,發現他們驚人的雕刻與繪畫能力,完全無師自通,非現代人所能及。這些事實可以證明:原始人類具有溶入大自然的精神力量,才能描繪得如此生動鮮活。他們的顯意識不發達,潛意識得以充分發揮。

而現代人呢?除了修行境界很高的人有此能耐之外,一般人根本與大自然疏離甚久。

如果以腦波來解釋顯意識與潛意識,就比較清楚了:

前額β波(現代文明人類) 13-30Hz

α波(放鬆、專注、平靜) 8-13Hz

θ波(夢、潛意識) 4-7Hz

δ波(溶入大自然、本體狀態) 0.5-3Hz

現代文明充滿了競爭的緊張壓力,使人們前額的腦波(前額掌管思考)幾乎完全呈現快速的β波,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譬如放鬆、平靜、或專注的時候,才會轉變成較慢的α波。

至於θ波,一般人只出現於潛睡期,有時與夢相連,因此與潛意識有關。δ波是熟睡波,想要在清醒時出現,必然腦中一片空白,有時靜坐者可以做到。所謂「天人感應」、「與宇宙合一」的體驗,可能與此有關。

我曾做過三百多人的前額腦波,儀器是美國進口的 EEG3與 α-Detector,結果如下:
大部分人的β波分佈在10-20μvpp。
大部分人的θ波分佈在 5-10μvpp。
大部分人的α波分佈在 0- 3μvpp。
年齡愈小,α、θ波愈強。

代表放鬆的α波在年紀小的兒童常常出現,顯示成年人的α波被煩惱壓力抹煞掉了,以致於只有0-3μvpp。另外,我曾對一些奇人異士做過腦波測定,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α波的強度取決於θ波的強度。

請注意,一般市面上宣傳的α波開發,都是提供各種方法使腦波由β波變成α波,但效果有限。根據個人研究所得,可以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

一般的修行或靜坐方法,最多只能使α波強度升至15-20μvpp。
特異功能者,最多只能使α波強度升至50μvpp
若先進入「天人感應」或「空無」體驗之後,再誘發α波者,強度可高達80-100μvpp。換句話說,如果先產生強大的θ波(15-20μvpp),再全神貫注深度入定,α波的強度會劇烈升高。

如果以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α波的正確誘發方法,那就是在產生強大α波之前,必須頭腦空白!別以為頭腦空白很簡單,事實上是極端困難!許多人在靜坐時,感覺自己空空蕩蕩,就以為進入「空無」,完全弄錯了。真正的「空無」跟睡覺差不多,感覺是這樣的:

剛才有一段時間,我跑到哪裡去了?
我明明沒有睡著,怎麼對剛才發生的狀況完全沒有記憶?
如果我睡著了,為什麼沒有打瞌睡呢?
我是不是得了失憶症?

一般人想在清醒時經歷θ或δ波,必須好像進入夢幻世界或失憶一般,這在醫學上認定為變態,當然,如果是刻意訓練自己自然不是病態。


結 語

政府所呼籲的心靈改革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必須配合正確的方法才能奏效。以腦波來做理論基礎,去從事心靈改革的工作,才是科學的,且保證不會走火入魔。我們看看一些以宗教靈異照片騙財之士,他們敢接受科學驗證嗎?他們所有的方法和效果在催眠學的知識領域裡都能找到雷同之處。也就是說,他們做得到的,催眠師也都做得到,哪有什麼神奇之處?

為何要心靈改革?因為人心迷惘,需要改造。人心為何迷惘?因為生活沒有目的,生命失去意義。生活為何沒有目的?通常是因為不滿現狀,理想與實際有段距離,而且找不到真正不變的喜悅。

市面上充斥著教導「成功之道」的書和錄音帶,不滿現狀的人可以隨時買來讀或聽,但很少人願意深究成功背後的動機。說穿了,成功的目的就是要改變不滿的現狀,以便獲得快樂和滿足。但奇怪的,一位成功的人又常常不滿足,進而追求更大的成功。快樂二字早就拋在腦後。顯然的,成功並非生活的最後目標。

因此,真正生命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然而全球極少人能夠無時無刻好好活著,因為「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想要好好活著,須先有「天地萬物與我合一」的認知,這是一種寧靜的喜悅,以科學的角度來看,等於開發大腦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五的未知部份。腦波呈現αθ波,並可能有腦啡的分泌。西方人喜歡稱之為明覺或無差別感(illumination, Oreness)或「本體狀態」。此時,時間與空間已不存在。

要達成本體感,須先將腦波改造為α波狀態,讓頭腦非常平靜,此方法簡單易學,結合科學與醫學,在二個月內就能使腦波呈現α波。一位α波狀態的人,EQ自然很高,他已培養成時常自我反省,檢視自己情緒根源的習慣。但不表示EQ高的人沒有情緒,而是對喜、怒、哀、樂的接受性高。要維持良好的情緒管理,常常自我省思之外,還要放鬆自己。

一般人不僅沒有常常放鬆自己,反而一直用左腦的邏輯功能編織出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來困擾自己,EQ低得可憐。此時腦波呈現β波,而這樣的狀態,精神上會緊張慌亂,身體免疫力也會下降。

為何得道高僧常對夕陽、海浪、野花等司空見慣的現象凝視良久,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
為何純樸農夫會在耕田時,心中充滿莫名的感謝與喜悅,即使他窮得可憐?
為何一些頻死的人在救活後對生命更加珍惜,對生活更加熱愛,即使身體功能已有些障礙?

讓我們一齊思索這些問題吧!

資料來源:http://www.thinkerstar.com/psi/spt_essays/cheng.html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山區、平原競翔與磁鐵、鴿眼的差異


Posted by admin under 磁鐵相關資訊

信鴿競翔速度與地形、地貌的關系對於養了幾年信鴿的人來講均能判別其差異,但是磁場對信鴿歸巢的影響就含糊不清,到底磁場對信鴿歸巢影響有影響嗎?影響多大?

磁鐵吸鐵由磁鐵的特性決定的,如果按原子電流解釋就是電流產生的磁場磁化別的物體,磁化物體產生電場,電場互相作用產生力的作用。

物質大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在原子內部,電子不停地自轉,並繞原子核旋轉。電子的這兩種運動都會產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數物質中,電子運動的方向各不相同、雜亂無章,磁效應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數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呈現磁性。

鐵、鈷、鎳或鐵氧體等鐵磁類物質有所不同,它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這種自發磁化區就叫磁疇。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加強,就構成磁鐵了。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我們就說磁鐵有磁性了。是否信鴿就是利用磁場的磁疇有序排列識別歸途的呢?

鴿子是如何認路和判斷方向的?
較為權威的解釋包括敏銳嗅覺說和探測磁場說。如今在經過數十年的調查研究後,科學家證實了鴿子的上喙確實具有一種能夠感應磁場的晶胞,正是這種器官為鴿子的飛行導航。有關這一研究的報告發表在11月25日的《自然》雜誌上。

秘密藏在嘴上
最近,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進行了一系列細致的行為試驗後宣布,他們首次明確證明鴿子具有磁性感知能力,就像簡易的磁性羅盤,這讓鴿子也許還有其它鳥類和海龜一樣,是利用地球磁場進行導航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生物學專家卡杜拉.諾拉博士在教堂山藝術科學院說:"關於鴿子能夠識途的能力有兩種主要的理論:一種是鴿子靠嗅覺找到回家的路;另一種是在它們的腦中有一個磁力圖。我們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後一種理論。當然,這一理論還需進一步的證明。"

對鴿子的這種研究是諾拉在新西蘭的一項博士研究課題,有關這一研究的報告發表在11月25日的《自然》雜志上,研究報告的另幾位作者是新西蘭奥克蘭大學的邁克爾.沃克博士、邁克爾.達維森博士和馬丁.韋爾德博士。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著名的生物學教授肯尼思.羅曼博士說:"這是一項迷人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諾拉訓練了一些能夠對磁場作出反應的信鴿。這是一項生物學上的重要新聞,因為一些人在以前多年的時間裡曾做過10多次試驗,但均告失敗,諾拉是第一個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的人。"

試驗是這樣進行的
諾拉說,在實驗中,如果鴿子准確地找到設在隧道一樣的房間裡的兩個平臺,它們就會受到食物獎勵。在正常的條件下,它們會隨便爬到兩個平臺中的任何一個尋找吃的。但當在放有食物的平臺上面和下面都放上馬蹄磁鐵對它們進行誘導時,這些鴿子就會准確地找到食物。准確率達到75%。這比它們隨意尋找食物的准確率要高得多。

在知道了鴿子能夠對磁場刺激作出反應後,諾拉下一步要做的是找出鴿子身上像磁場感受器一樣的東西究竟在什麼部位。

他們先將一小塊強磁鐵綁在鴿子上喙上,結果這些鴿子找錯平臺的次數超過了一半。他們再將一塊重量相同但沒有磁力的黃銅綁在鴿子的喙上時,結果沒有什麼影響。接著,他們在鴿子的上喙進行局部麻醉以及切斷眼三叉神經,發現這些都會削弱鴿子探測磁場的能力。但當切斷傳遞嗅覺信息的嗅覺神經時,卻並不會削弱鴿子感知磁場的能力。通過這些實驗,諾拉相信鴿子的磁場感知能力在鼻子那一帶。諾拉說:"在試驗中我們知道鴿子具有磁場識別能力。不過,通過各種方法也可以削弱這種能力,現在我們可以說鴿子的磁場感知能力在鼻子那一帶。"從以上科學論證可以看出信鴿的眼睛有感覺磁場物質和結構。

也許答案不止一個
諾拉的研究結果是令人信服的,也就是鴿子是靠地球磁場來識途的。其他研究結果也顯示,鴿子識途的方法可能有多種,因為其他科學家也有另外的發現。比如,英國研究人員於今年2月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也聲稱解開了鴿子辨別歸途之謎。他們認為,鴿子認路回家的秘密其實非常簡單和直接,像其他鳥類一樣,它們經常沿公路、鐵路、運河和其他人造航運、航空標志等飛行,最終到達目的地。

這項研究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家進行的,他們對歸家的鴿子進行了10年之久的研究,在最後的一年半裡,他們采用了最先進的全球定位技術,得以跟蹤這種飛禽所飛過的路徑,誤差在1~4米之內。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的研究人員說,經過10年多的國際研究,結果發現鴿子似乎並不依賴其與生俱來的辨別方向的本能,而是按照道路系統飛行,這確實使研究人員感到意外。

如果作遠程飛行或首次飛行,鴿子會利用它們識別方向的天性,根據太陽和星辰辨別方位。但只要飛過一次,鴿子就會按熟悉的路線往回飛,很像人們下班後驅車或步行回家。研究人員說:"有些人可能認為此事微不足道,但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將涉及鳥的記憶結構,以及在鳥的眼裡地圖是什麼樣子。"

可是,這一研究結果引起了一些鳥類研究專家的爭議,他們堅持認為,鴿子是借助太陽或地磁感應來確定方向飛到目的地的。法蘭克福大學飛鴿研究專家威爾茲柯即對牛津大學的研究表示了懷疑。他的研究表明,鴿子利用太陽、地磁場,甚至是嗅覺等各種能力來認路。威爾茲柯說,鴿子喙部帶有微小的磁鐵粒子,通過它們可以和地磁場產生感應。很顯然,威爾茲柯的看法與諾拉等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識途是綜合因素的結果
現在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包括鴿子等鳥類可以通過本地的地球磁場,來確定自己的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從地球的兩個磁極發出的磁力線,在兩極地區是垂直的,到了南北回歸線以內的地區,轉為平行。在高緯度地區,地球磁力非常強;而在赤道地區,就會弱一些。由於磁力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形成了一個個地磁路標。

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鳥類可以依據這種地磁路標作為自己的導航系統。鳥類可能是通過眼部視網膜內的色素感知地球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的。此外,在上喙處,結晶狀的類似磁鐵礦的組織,也可以感應到地球磁場。但科學家們表示,這還不是鳥類的全部本領。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鳥類學家就已經認識到,鳥類將太陽作為羅盤確定方向。太陽每天從東方昇起,一般來說大約每小時運行15度,最後在西方落下。對於這個問題,鳥類絕對是專家。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鳥類確定方向是綜合多種線索和感覺的。更為有趣的是,隨著環境的變化,鳥類可以非常適宜地調整自己的方向決策系統。例如,鴿子在晴天會用太陽作為羅盤,但是當太陽不可見時,它們就主要參考感應到的地磁信號了。那些在黎明和黃昏時分行動的候鳥,例如知更鳥,很有可能是通過日出和日落時的偏振光來確定方向的。

以上是科學家的研究觀點,是地球宏觀的結論,那麼具體到現今300~1000公裡的山區信鴿比賽,山巒疊嶂、路途不平,地球磁場不可能直來直去,就會對磁場產生折射、衍射、疊加、消減現象。例如:我們在音樂堂聽音樂,如果音樂堂內壁是粗糙柔軟的吸聲材質,那麼混響時間會短些,如果內壁是堅硬光滑的反射材質,那麼混響時間會長些,聲音的頻率:由於高頻聲音的反射和衍射能力比低頻聲音差,所以高頻聲音的混響時間比低頻聲音短。

混響時間太短會使聲音變得乾澀,太長則會使音樂失去清晰的線條,兩者都不利於音樂的欣賞。實踐表明,適合樂隊演奏的音樂廳,混響時間應在1.5到2秒之間,和混響類似的一種現象稱為回聲,語言和音樂都會在回聲的作用下變得模糊不清,因此回聲是音樂廳中必須避免的。產生回聲的主要原因在於聲音的反射體,如果很平滑,那麼聲音會作鏡面反射,同一束聲線(幾何光學中"光線"的概念沿用在聲學中)很有可能同時到達某個地方,由此產生回聲,如果凹凸不平,那麼聲音會作漫反射,同一束聲線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然後以不同的時間到達某個地方,形成混響。音樂廳的天花板通常有避免回聲的裝飾,例如很多形狀不規則的吊頂。

而我們研究的賽鴿在山區飛行路線的情況就非常復雜,為什麼濟南訓練賽鴿放飛泰安(70公裡)山南邊,山在兩城市之間,歸巢率與500公裡相比歸巢非常少為什麼?就是磁場產生折射、衍射、疊加、消減現象的影響。進入此區域磁場變化起伏之大,多數信鴿無法適應,造成迷途不歸和晚歸,這就是為什麼山區賽鴿的速度和歸巢率普遍趕不上平原的主要原因。另外,礦藏的影響也是造成磁場某些區域的紊亂,給賽鴿的歸巢生產障礙。當然,天敵也是影響歸巢的因素之一。

假設平原地帶的沿途沒有礦藏的影響,磁場會有序地遞減或有序地增加,有規律性,因此磁場對賽鴿的影響相對較弱,天氣是主要的原因,頂風、側風影響速度,霧天影響磁場的順利傳輸,就像現在手機用戶遇到天氣惡劣時信號不暢一樣的道理。磁場因為是靠離子傳輸的,霧天、雨天是分子泛濫的時段,磁場傳輸
的不暢是常理,因此影響信鴿歸巢。另外,對賽鴿羽毛的影響也不能排除,假如再加上礦藏的影響。

資料來源: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wNahJakrL8IJ:citimagnet.secwork.net/194+%E5%B1%B1%E5%8D%80%E3%80%81%E5%B9%B3%E5%8E%9F%E7%AB%B6%E7%BF%94%E8%88%87%E7%A3%81%E9%90%B5%E3%80%81%E9%B4%BF%E7%9C%BC%E7%9A%84%E5%B7%AE%E7%95%B0&cd=3&hl=zh-TW&ct=clnk&gl=tw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雁行理論的內涵與啟示-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

"雁行理論"與學習型組織的運作有很好的啟發,大家參考參考。
一、 雁行理論的內涵   
Robert1972)首先提出「雁行理論」(the flying-geese model):當雁鳥以V字隊形飛行時,比每隻雁鳥單飛時更省力。當一隻雁鳥脫隊時,他會感覺到吃力。所以,他會回到隊裡,繼續利用團隊的力量飛行。當領隊的雁疲倦了,他會退回隊裡,另一隻雁會出來領隊。後面的雁會用叫聲來激勵前面的雁保持速度。若有雁鳥生病脫隊時,會有二隻雁留下來陪他,直到他痊癒或死亡。然後,他們組隊飛行,以趕上原來的隊伍。因此,「雁行理論」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所謂「團隊合作」,是指組織中的成員若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別努力更快到達目的地;「輪流領導」,是指輪流擔任領導的任務;「激勵同伴」,則是指同事之間的互相鼓勵,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而「互相扶持」,是指同事間互相協助,以共度難關。


據飛利浦(2002年)「從雁行理論看Cell Operation」所列五項內涵如下:


1、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藉著V字隊形,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   
啟示:在組織中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的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

2、當一隻野雁脫隊時,他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浮力。   
啟示:如果我們擁有像野雁一樣的感覺,我們會留在隊裏,跟那些與我們走同一條路,同時又在前面領路的人在一起。

3、當領隊的野雁疲倦了,他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   
啟示:在組織中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對人或對南飛的野雁都一樣。

4、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   
啟示:在組織中,如果成員擁有野雁的感覺,就能像野雁般的相互激勵。

5、當有一隻雁生病獲受傷時,其他兩隻會由隊伍飛下來協助保護他直到他康復或死亡為止----。然後他們組成隊伍開始飛行,努力去追趕上原來的雁群---

啟示:在組織中,如果成員與野雁一樣聰明的話,不論是在困難的時刻或在平順的時候都會相互扶持。

二、雁行理論對教育的啟示   
雁行理論剛開始是起源於企業界,以飛利浦公司運用得最好。   
程泰盛(2003)提出雁行理論對教育界的啟示有三項:團隊合作、共享領導權及互相激勵。   
Nahavandi2000)所提出的雁行理論,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

       
雁行理論首先強調的是團隊合作。和以往的單打獨鬥觀念不一樣。當今社會重視的是團隊合作。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藉由資訊的分享,產生的力量很大。一加一不只是等於二,甚至大於二。在國中的校園裡,課程的統整和學校本位課程的建構都需要靠團隊合作的力量,再也不是一個人黙默的教書就能勝任了。雁行理論強調的是離開團隊自行研究是不可能的,唯有集合眾人的力量,才有辦法完成學校的自編教材和學校本位課程。
  雁行理論也強調輪流領導,由狀況最好的雁子來帶頭,雁群可以繼續飛行,不會因為帶領的雁子體力不支,而使得整個團隊的飛行速度降低。這就像人類的民主社會,大家共同推選一位最理想的領袖來治理國家,帶領大家往前走,任期屆滿後,大家再選一位最恰當的人選來領導。   
        輪流領導的觀念一旦提出,所謂「君權神授」之說不攻自破。 任何人都有領導的機會。甚至,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領導的人就不同。例如:年級之事由年級主任主導;課程發展由各領域召集人負責主導---
       
根據雁行理論的第三項: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這就是激勵同伴   
        在教育崗位上,工作瑣碎又繁重,如果沒有營造出良好的組織氣氛,彼此鼓勵,很容易灰心厭倦,所以,同事間要互相關心和鼓勵,共同打造美麗的未來。

  雁行理論的第四項重點在互相扶持,當同仁有工作困難時,大家共同協助他,互相幫忙,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指導,彼此學習,共同成長與進步。


資料來源:
1.陳妍伶(2005) 從雁行理論探討課程發展委員會之執行成效--以桃園縣國民中學
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http://tw.myblog.yahoo.com/jw!aNu4dKOEFRqLnxhUeveahg--/article?mid=1512

和平鴿的由來

鴿子是和平 友誼、團結 聖潔的象徵,[國際和平年] 的徽標,就是用稻穗圍繞著雙手放飛一隻鴿子的圖案,它象徵著和平 友誼五穀豐登。世界許多著名城市廣場上,都養著成千上萬隻鴿,比利時的布魯賽爾,迄今還矗立著一位婦女的塑像,她身披古希臘的傳統服裝,張開雙手托著一隻鴿子及鮮花迎接遊客,讓人們牢記戰爭的不幸,珍惜和平、熱愛生活。



鴿子作為和平的使者,也是世界重大盛世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像1988年巴賽羅那第25屆奧運會和1990年在我國舉行的亞運會等等盛會的開幕式上,都有數萬羽美麗的鴿子迎空飛翔,表明瞭我國和世界人民嚮往和平、友誼團結的美好願望。



在遙 遠的過去,鴿子才被當做和平的象徵。鴿子曾被人們看成是愛情的使者。比如在古巴比倫,鴿子乃是法力無邊的愛與育之女神伊斯塔身邊的神鳥,在生活中則把少女稱為是[愛情之鴿]

直到紀元初,鴿子才被當做和平的象徵。[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古洪水之後,諾亞從方舟上放出一隻鴿子,讓它去探明洪水是否退盡,上帝讓鴿子啣回橄欖枝,已示洪水退盡,人間尚存希望。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給鴿子賦予了新的使命,使它成為"聖靈"的化身。直到17世紀,鴿子才"官復原職"再次充任和平使者。德意志帝國的許多城市發行了一套圖案為一隻口啣橄欖枝的鴿子,圖案底部鐫有"聖鴿保祐和平"的紀念幣]]



到了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時期傑出的代表席勒又把鴿子從宗教意上的和平象徵引入到政治,鴿子又成了英勇的鬥士,已不再是毫無抵抗能力的希望之象徵了。



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徵,並為世公認,當始於畢加索。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佔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比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的畫室裏,這時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米什老人,只見老人手捧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原來老人的孫子養 了一群鴿子,平時他經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條作信號來招引鴿子。當他! 得知父親在保衛巴黎的戰鬥中犧牲時,幼小的心靈裏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於是他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顯眼的紅布條被德寇發現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樓下,慘死在街頭,還用刺刀把鴿籠裏的鴿子全部挑死。老人講到這裡,對畢加索說到"先生,我請求您給我畫一隻鴿子,好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 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加索又欣然揮筆畫了一隻啣著橄欖枝的飛鴿。當時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才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資料來源:中國信鴿資訊網=>http://big5.chinaxinge.com:81/HTM/03.htm




高水準信鴿迷路 疑因地震破壞磁場所致




2010年4月28日下午4時許,懷化市沅陵縣,一隻河北保定的賽鴿走進了王女士的店內。 讀者 供圖


本報4月29日訊 千萬里也要飛回家,這是信鴿的特性。然而,懷化市民王小姐撿到的一隻信鴿卻回不了家了。4月28日下午4時許,王小姐給本報打來電話,她說有只鴿子緩緩走進了自己的服裝店內,好像飛不動了。根據鴿子腳環上的編碼一查,這只鴿子是一隻賽鴿,參加過很多比賽,主人是河北保定金紡鴿捨得李秋良。


飛越1500公里,從河北來到湖南


王小姐從未養過寵物,見到一隻鴿子走進店內,感覺很稀奇。“它步子很緩慢,我走過去摸它,它乖乖不動。好像是飛不動了,而且不斷拉很稀的糞便,不曉得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


王小姐找來一隻籠子,將鴿子裝了進去,她想把鴿子送到園林部門去。捧起鴿子,她發現鴿子右腳上圈著一個黃色的腳環,上面的編碼是“CHN-03-065189”。上網一查,這傢夥來頭不小,是一隻賽鴿,參加過很多比賽,主人是河北保定金紡鴿捨得李秋良。


“‘CHN’代表中國,‘03’代表鴿子2003年出生,‘065189’是鴿子的編碼。”王小姐說:“河北保定到湖南懷化有1500公里呢,難怪它是走著進了我的店,肯定是太虛弱了。”


賽鴿成績不錯,價格不菲


記者在網上查到了編號“065189”賽鴿的訓放和比賽情況,成績中等偏上:


2009年9月19日,唐山尼爾森公棚20公里訓放,4343隻信鴿參加,排名1207;2009年10月9日,唐山尼爾森賽鴿公棚120公里訓放,4000隻信鴿參加,排名424;2009年11月7日,尼爾森賽鴿公棚280公里賽,1199隻信鴿參賽,排名284;2009年11月14日在唐山尼爾森公棚第二關380公里比賽中成績突出,與同行的4000余只賽鴿相比,歸巢時間遙遙領先;2009年11月23日,尼爾森賽鴿公棚480公里賽,1011隻信鴿參賽,排名872;2010年4月5日,尼爾森80公里訓放,3901隻信鴿參加,排名1128。


湖南省信鴿協會副秘書長胡鵬給記者分析了信鴿競翔比賽的情況。“比賽級別分為3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和1500公里。一般來說,500公里的比賽是主流。根據這幾次比賽的成績來看,這只賽鴿的水準還不錯。賽鴿的身價主要由其參賽的次數和成績決定,它的身價還比較高呢。”


■記者 王為薇 實習生 郭妮 董蘇雪 蔣明君


為何迷路


估計是地震破壞了磁場


在胡鵬看來,賽鴿講究的不是能順利歸巢,而是速度。“就是一個字,快。”胡鵬介紹,以500公里比賽為例,六七個小時能歸巢,成績就算很棒的了。“但是也要看地區、風向和天氣等因素,如果在湖南這種多山的地區比賽,順風6個小時、逆風7個小時能歸巢的鴿子就屬極品了。”


那麼,什麼因素會影響鴿子歸巢呢?胡鵬說,賽鴿主要以地磁為信號來導航。鴿子的自身條件、地震、太陽風暴和地磁暴都會對賽鴿歸巢產生影響。“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地震破壞了磁場,這只鴿子大概是在訓練或比賽途中迷路了。”


行家說法


鴿子恢復體力,它會找到回家的路


29日上午,記者聯繫上保定信鴿協會,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金紡鴿捨得李秋良是專門養賽鴿的。但是李秋良是開紡織廠的,做的對外貿易,經常不在國內。“他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估計人不在國內,實在聯繫不上。”


胡鵬說,聯繫不上主人也沒關係,可以把鴿子暫時養在家裏。“等它恢復體力再將它放飛,它會找到回家的路。”


長沙一名專門養賽鴿的師傅說,最好不要讓鴿子主人親自將鴿子領回去,因為,這等於將一隻信鴿送回了家,這是對信鴿最大的侮辱。“不出意外的話,這只鴿子從懷化飛回保定大概20個小時。”


這位師傅還提醒,如果有人自稱是鴿子的主人去認領這只賽鴿,王小姐必須讓他出示信鴿足環證。“足環證由國家信鴿協會監製和統一發放,足環證和信鴿的足環相匹配,上面的編號一樣,不會有重號的情況。” 來源:三湘都市報

賽鴿導航之迷

2009年6月第29期【文:許建紅】
鴿界爭論-賽鴿導航之迷
賽鴿的導航需要依賴穩定的地磁和穩定的太陽光…
<><><><><><><><><><><><><><><><><><><><><><><><><><><><><><><><>
<><><><><><><><><><><><><><><><><><><><><><><><><><><><><><><><>
<><><><><><><><><><><><><><><><><><><><><><><><><><><><><><><><>
<><><><><><><><><><><><><><><><><><><><><><><><><><><><><><><><> <><><><><><><><><><><><><><><><><><><><><><><><><><><><><><><><>

賽鴿靠什麼來導航的問題在鴿界爭論已久,並由此產生了許多說法,如地磁說、太陽說、風說、味覺說、氣壓說、次聲說、溫度濕度說等。而筆者認為賽鴿主要是依靠太陽光射線和地磁的相互作用來進行導航的。本文將用大量的事實來進行驗證,並加以類推,進而說明這個道理。
大多數的鴿友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即陰雨霧天放飛的賽鴿歸巢率低,大風天逆風放飛的賽鴿歸巢率低,有時在晴天的情況下若附近地區有地震賽鴿的歸巢率也低,甚至在沒有地震發生的晴天的情況下賽鴿的歸巢率也很底。以上現象說明了地磁發生改變或太陽黑子爆炸都會對賽鴿的導航功能產生影響。如果說賽鴿只是靠地磁來進行導航的話,那麼在陰雨霧天和夜間放飛的賽鴿應不會受到影響。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大量的賽鴿飛失,這說明地磁導航不是唯一的因素。所有這些表明賽鴿的導航需要依賴穩定的地磁和穩定的太陽光,也只有在這兩種條件都穩定的情況下, 賽鴿的導航功能才能正常發揮,賽鴿的歸巢率才能保持正常,而事實也是如此。
對於此結論我想做如下解釋:太陽的光線是由一種帶電的粒子組成,這種粒子具有磁的特性。這些帶磁的光線與地磁的射線在相交時會形成一定的角度,所以這種相交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會產生不同的角度,這就會對賽鴿的導航系統產生影響,也正是因為這種相對位置的不同才使賽鴿能夠進行導航。如果沒有此相對位置,那麼賽鴿會因失去了導航的參照物而無法導航。又由於太陽在一天24小時內不停地運動(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所以每一個時間段內太陽的光線和地磁的磁力線都會產生不同的角度,這種不同的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磁場狀態,而賽鴿正是通過調節其自身的生物鐘來適應這種磁場狀態的變化。又由於巢穴地四周的磁場分佈狀態不同,所以賽鴿在家飛時一般都是以巢穴位置為中心進行環繞圓周飛行,從而使得賽鴿加深對巢穴四周磁場狀態分佈的記憶,並記住巢穴地所處的相對位置。實際上,賽鴿在放飛地也是通過繞圈飛行來辨別方向的。
綜上所述,如果沒有太陽光與地磁磁力線進行相交的話,那麼賽鴿判斷方向就沒有了參照物,這會給賽鴿導航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無法導航,至於其他的因素則是次要的。上述只是我對賽鴿導航的一種認知,僅供鴿友們參考。

山區、平原競翔與磁鐵、鴿眼的差異